什么是田园综合体?
(一)田园综合体是在城乡一体化格局下,顺应农村供给侧结构改革、新型产业发展,结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实现中国乡村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一种可持续模式。
(二)田园综合体的提出是基于一种商业模式方法论。其出发点是主张以一种可以让企业参与、带有商业模式的顶层设计、城市元素与乡村结合、多方共建的“开发”方式,创新城乡发展,形成产业变革、带来社会发展,重塑中国乡村的美丽田园、美丽小镇。
(三)田园综合体的经济技术原理,就是以企业和地方合作的方式,在乡村社会进行大范围整体、综合的规划、开发、运营。
1、企业承接农业,就可以避免实力弱小的农户的短期导向行为,可以做中长期产业规划,以农业产业园区发展的方法提升农业产业,尤其是发展现代农业,形成当地社会的基础性产业。
2、规划打造新兴驱动性产业——综合旅游业,也可称之为文旅产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3、在基础产业和新兴驱动性产业起来后,当地的社会经济活动就会发生大的改变,该地区就可以开展人居环境建设,为原住民、新住民、游客这三类人群营造新型乡村、小镇,形成社区群落。所以也可以这样描述,田园综合体最终形成的是一个新的社会、新的社区。
综上,田园综合体就是农业+文旅+地产的综合发展模式。
(四)田园综合体的综合产业体系构建
农业休闲综合体的综合产业链包括核心产业、支持产业、配套产业、衍生产业四个层次的产业群。
1、核心产业是指以特色农产品和园区为载体的农业生产和农业休闲活动。
2、支持产业是指直接支持休闲农产品的研发、加工、推介和促销的企业群及金融、媒体等企业。
3、配套产业是为创意农业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氛围的企业群,如旅游、餐饮、酒吧、娱乐、培训等等。
4、衍生产业是以特色农产品和文化创意成果为要素投入的其他企业群。
![田园综合体 田园综合体]()
田园综合体:特点和短板
一、田园综合体的特点
从理念和模式上来说,田园综合体是一种资源的整合、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为依托的一二三产业融合以及'旅游+'综合性的综合体。特点是外来资本,也就是城市资本和当地'三农'要素的深度整合。
田园综合体和特色小镇有非常大的不一样,田园综合体是典型的'农业+'项目,就农业而言受自然条件影响非常大,它是一个弱势产业。因为它是涉农的,包括特色小镇中共中央没有发文件,田园综合体是中共中央文件,是中央1号文件,因为涉农的政策是有支持的、有优惠的,税收是要减免的。
二、发展田园综合体的短板
第一,它是舶来品,包括三产融合、体验式、创意都是日本、台湾、欧洲、美国借鉴过来的,但是结合了我们国家的实际。
第二,我们现在的发展阶段和国外是不一样的,日本、台湾、欧洲、美国城镇化已经完成,是逆城市化的产物,而我们国家正处在城镇化高速发展的过程当中。
第三,我们现在面临一些限制:一是城市资源下乡面临结构性、体制性的障碍; 二是从日本到台湾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农协非常重要,这个没有;三是任何一个产业人才特别重要,新经济要随着人才走,农村没有人才,这是我们遇到的非常巨大的短板。
田园综合体的建设理念
1、以旅游为先导
乡村旅游已成为当今世界性的潮流,田园综合体顺应这股大潮应运而生。看似匮乏实则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需要匠心独运的开发。一段溪流、一座断桥、一棵古树、一处老宅、一块残碑都有诉说不尽的故事。瑞士有被称为无烟工业(手表、军刀)、无本买卖(金融业)、无中生有(旅游业)的“三无经济”。旅游本就是一个无中生有的产业,瑞士在这方面开发得风生水起,值得借鉴。
2、以农业为根本
田园综合体要展现农民生活、农村风情和农业特色,其根本是农业,并不是“农村+地产”或“农村+旅游”,绝不能将综合体建设搞成变相的房地产开发,也不能搞成大兴土木、改头换面的旅游度假区,确保田园综合体建设定位不走偏。以农为本,是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前提、以发展农业为中心、以提高农业经济实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为目标,坚持保护耕地、农田农用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现代化水平。
3、以产业为核心
田园综合体的打造主要的前提是建立综合体产业链,包括:核心产业、支柱产业、配套产业、衍生产业等产业群系。
核心产业,是指特色农产品和以田园为载体的农业生产和农业特色产品,以及休闲农业及活动;支柱产业,是指直接支持休闲农产品的研发、加工、推介和促销企业群体及金融、媒介等产业;配套产业,是指为创意农业提供良好环境和氛围的服务单位——食宿旅游购娱;衍生产业,是指以特色农产品和文旅创意成果为要素,投入的谋划、策划、规划、创意等企业群。
4、以文化为灵魂
文化就是“人化”与“化人”的过程。田园综合体要把当地世代形成的风土民情、乡规民约、民俗演艺等发掘出来,让人们可以体验农耕活动和乡村生活的苦乐与礼仪,以此引导人们重新思考生产与消费、城市与乡村、工业与农业的关系,从而产生符合自然规律的自警、自醒行为,在陶冶性情中自娱自乐,化身其中。缺乏文化内涵的综合体是不可持续的
5、以流通基础为支撑
各种基础设施是启动田园综合体的先决条件,而及时地提供一些关键的基础设施又会对后续的发展产生持续的正向外部性。缺乏现代化的交通、通讯、物流、人流、信息流,一个地方就无法实现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沟通,乡村偏僻的地理位置被阻隔世外,就无法与外部更广阔的地域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向外开放的经济空间。
6、以体验为价值
田园综合体是生产、生活、生态及生命的综合体。在经济高度发达的后现代,人们对“从哪里来”的哲学命题已经无从体悟,田园综合体通过把农业和乡村作为绿色发展的代表,让人们从中感知生命的过程,感受生命的意义,并从中感悟生命的价值,分享生命的喜悦。
7、以乡村复兴为目标
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初始阶段,农业和乡村与国家和社会的落后往往紧密联系在一起,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过程就是乡村年轻人大量流出的过程和老龄化的过程、放弃耕作的过程和农业衰退的过程,以及乡村社会功能退化的过程。田园综合体是乡与城的结合、农与工的结合、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生产与生活的结合,以乡村复兴和再造为目标,通过吸引各种资源与凝聚人心,给那些日渐萧条的乡村注入新的活力,重新激活价值、信仰、灵感和认同的归属。
两个关键点
![田园综合体 田园综合体]()
如何解决田园综合体的用地问题?
1、“土地银行”
在完成农村土地确权工作的地区,可采用“土地银行”的方式,实现农村集体土地指标的自由流转、质押和融资。这对于农户获取启动资金自营个体旅游项目和专业企业规模化获取土地用于开发大型旅游项目而言都具有现实意义。
2、以土地股份为基础建立合作社
有条件的农村集体可以建立合作社,农户以承包的土地入股,进行股份合作。这样可以使土地集中经营、高效经营、形成规模化、产业化经营。
这种方式,管理制度严格,管理方法科学,对加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领域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能力,保障发展成果切实惠及本地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3、使用废弃宅基地或园地
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令大量农民进城买房,农村房屋闲置,田地疏于管理。实际上,在新农村集中居住后,闲置下来的村庄农舍、废弃林园等恰好是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良好发展空间。
对这些农村集体土地进行指标整理和农林复垦,并根据旅游产业经营需求合理配置建设用地指标,有助于提高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招商效率与质量。
4、土地租赁、置换或入股联营
对经济效益不理想的集体用地,可采取土地置换、租赁、入股联营等方式,统筹盘活这些存量集体土地。一方面可以解决旅游开发过程中,需要迁移部分农户的住宅、承包地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土地使用价值,集约化发展,便于个人或企业经营管理。